5月8日,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预制菜团队在食品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研究突破。其研究论文“The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starch properties of Chinese yam (Dioscorea opposite Thunb.) during germination”正式刊发于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1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7.7)。该研究成果由学院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陈东伟为第一作者,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邹建担任通讯作者。

该研究依托河南省校企研发中心“畜禽副产品高价值利用项目”和河南省重点学科项目支持,以怀山药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准温湿度调控,首次系统阐明了发芽过程中怀山药芽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淀粉结构特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发芽处理可显著提升怀山药芽的营养价值,其中氨基酸、酚类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发芽后的怀山药淀粉表现出更优的功能特性,包括抗性淀粉水平的增加等。此成果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不仅为怀山药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更展现了科技创新驱动传统农产品升级的示范效应。
近年来,邹建领衔的预制菜团队聚焦功能食品开发与营养组分,挖掘提升食材品质,在该领域已累计发表SCI论文10余篇。团队将持续深化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功能性食品开发,提升食材营养品质,为河南省功能性食品开发和食材品质提升注入新动能。(许美娟 文/图)